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压力如影随形,不少人都遭受过压力性失眠的困扰。躺在床上,脑海里却像放电影一样,不断浮现白天工作、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源,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其实,在睡前 1 小时进行 “情绪卸妆” 的心理练习,能帮助我们摆脱白天的压力情绪,放松身心,更易进入梦乡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压力性失眠的自救之旅。
一、认识压力性失眠
1.压力如何引发失眠
当我们面临压力时,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,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,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保持警觉。即使到了晚上该休息的时候,这种警觉状态可能依然持续,导致大脑难以放松,思绪纷飞,进而引发失眠。比如,小张在工作中接到一个紧急且重要的项目,截止日期临近,他压力巨大。晚上躺在床上,满脑子都是项目的进度、可能出现的问题,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,根本无法入睡。
2.压力性失眠的影响
长期的压力性失眠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,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工作效率低下,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。长期睡眠不足会扰乱生物钟,影响免疫系统功能,增加患病风险,同时也可能引发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,形成恶性循环。像小李,由于长期压力性失眠,身体越来越差,经常感冒,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,容易焦虑烦躁。
二、睡前 1 小时 “情绪卸妆” 心理练习
1.准备阶段:营造放松氛围
打造舒适睡眠环境:在睡前 1 小时,先将卧室的灯光调暗,选择柔和、温暖的色调,比如米黄色的小夜灯,避免强光刺激。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,如古典音乐中的肖邦夜曲、班得瑞的轻音乐等,帮助放松身心。同时,调整卧室温度和湿度,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,一般温度 22 - 24 摄氏度,湿度 40% - 60% 较为适宜。
放松身体姿态:找一个舒适的位置,可以是床上或沙发上,以放松的姿势坐下或躺下。闭上眼睛,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,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各个部位。先从头皮开始,想象头皮的肌肉逐渐放松,然后是额头、眼睛、脸颊、嘴巴、颈部…… 一直到脚趾,感受每个部位的肌肉从紧张到松弛的变化。
2.觉察阶段:识别压力情绪
回顾当天压力事件:在身体放松后,开始回顾当天经历的事情,尤其是那些让自己感到压力的事件。但不要陷入事件的细节和烦恼中,只是客观地回想。比如,小王在回顾时想到今天在会议上被领导批评,这让他感到很沮丧和压力。
标记情绪类型:识别伴随这些压力事件产生的情绪,是焦虑、愤怒、沮丧还是其他情绪。并在心里给这些情绪贴上标签,例如 “我现在感受到的是焦虑情绪,因为工作汇报没做好”。通过这种方式,将自己与情绪分离,更清晰地认识情绪,而不是被情绪完全淹没。
3.释放阶段:摆脱压力情绪
情绪倾诉与书写:可以拿出纸笔,将刚刚识别出的压力情绪和相关事件写下来。在书写过程中,把内心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,不需要考虑语法和逻辑。或者,如果有信任的家人、朋友,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或发消息向他们倾诉。比如,小李把自己因为和同事产生矛盾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写在纸上,详细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,写完后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。
深呼吸与想象释放:进行几次深呼吸,深深地吸气,让空气充满腹部,感受腹部的膨胀,然后慢慢地呼气,感受腹部的收缩。在呼吸过程中,想象随着每一次呼气,压力情绪像烟雾一样从身体中飘散出去。比如,小张在深呼吸时,想象自己的焦虑情绪随着呼气变成一缕青烟,消失在空气中。
4.重塑阶段:建立积极心态
正面自我对话:对自己进行正面的心理暗示,告诉自己 “我已经尽力了,今天的压力已经过去,明天会更好”“我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” 等。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,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,重塑积极心态。例如,小赵在经历了忙碌的一天后,通过正面自我对话,让自己从疲惫和压力中走出来,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。
想象美好场景:在脑海中想象一个让自己感到平静、愉悦、放松的场景,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沙滩上漫步,海风轻轻拂过脸颊,或者在宁静的森林中,听着鸟儿的歌声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。沉浸在这个美好的想象场景中,让身心完全放松。像小孙经常想象自己在一片宁静的草原上,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,渐渐地,他的心情变得平静,身体也不再紧绷。
通过睡前 1 小时的 “情绪卸妆” 心理练习,我们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情绪,为良好的睡眠创造条件。坚持进行这些练习,你会发现自己应对压力性失眠的能力逐渐增强,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改善。
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太原市府西街54号 煤炭大厦西侧 电话:0351-6999992
备案号:晋ICP备16000743号-3